2021年11月30日,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评审会在北京顺利举行。评审会由中国公路学会和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共同主办,对长安大学承担的《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和同济大学承担的《交通基础设施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工作大纲进行了评审,并对两个工作大纲进行了总结。此次评审会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乔云主持。
评审会中,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交通经济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超和长安大学王经略教授分别从整体技术路线、国内及国际社会对绿色和韧性交通的基本认识,建设要求、建设框架、评价体系、实施流程等在内的研究要点及相关柔性指标进行了汇报。以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为组长的专家组出席了评审会,肯定了项目的重要意义,并建议两位专家尽可能地以国际惯例和通行的方式来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方法。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可持续基础设施成为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大会发布了《北京宣言》,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推进技术发展和创新,采取综合、跨学科和跨部门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安全、包容和公平的交通。
为此,中国公路学会与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牵头设立"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和韧性发展路径与认证体系"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该课题研究助力提高基础设施韧性、备灾能力和服役水平,提供抗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促进项目实施和决策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公平原则,支持实现碳排放中和。经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开放合作示范专项审批,"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和韧性发展路径与认证体系"于今年8月批准立项,确定了在ISI的支持下,深入学习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对比国际上各个权威的基础设施绿色和韧性发展认证标准,制定具有中国发展特色,能够向国际市场推广的标准认证体系,以学会团体标准形式发布。